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17节 (第1/2页)
其实平时也叫他的,毕竟监狱这边只有丁田一个人。 但是丁田他不去啊! 第一,他嫌弃县衙大锅饭,不说好不好吃,就说干净卫生方面,就让他受不了 第二,当然是因为,上头都给了钱,却没给厨子的钱,也没给监牢分食材,这一点上,上头的徐账房,跟丁田都是心知肚明,双方装傻罢了。 如果丁田去县衙的后厨用饭,要别人怎么说呢? 第一个想多了的就是徐账房。 所以丁田不去后厨用餐。 但是这次不同,这次他是去“吃好吃的”,与同僚们增进感情,这个时候,徐账房就不会多想了。 县衙的后厨,是做大锅饭的地方,用餐的地方呢,就在厨房的前面的院子里,有一个大套间,很长的木桌子,摆了一排的长条凳子,衙役们都是有自己的饭碗。 没有盘子,因为这里也没啥需要盘子盛的菜,最多,你拿三个碗,一个碗装主食,一个碗装菜,另一个碗要么盛汤,要么就装咸菜。 今天日子好,每个人一碗红烧肉,一碗杀猪烩菜,里头有酸菜,有肉骨头,有血肠。 一人俩大馒头,不够吃还可以回来拿,主食管够,但是菜就这些了。 二十几个人,其实那些肉可以吃两顿,可谁让丁田点了个红烧肉呢,这东西纯肉,而这些人呢,都是大小伙子,贼能吃啊! 一顿就给吃了个精光。 不过小半头猪呢,一顿就吃没了? 大家表示怀疑,气的厨房的厨子直喊冤。 幸好,第二天,厨房还给做了大肉包子,这些人才觉得厨房没有克扣。 克扣肯定是有,但是也就几斤肉,几根肉骨头的,多了厨房也不敢,这可是牢头儿拿来的东西。 四月末,春耕正式结束,眼看着端午节就要到了,杜老爷要在端午节前上任。这有个讲究。 过节么,总该走礼,顺着走礼的这个活动,大家都认识一下,相互试探性的了解一二。 不管是新来的县令大人,还是即将赴任的知府大人,都是这个官场潜规则的执行者。 结果春耕刚结束,就有人来县衙了。 这天中午,大家昏昏欲睡的时候,好几挂马车,就停在了县衙门前,一个小书童下了马车,趾高气扬的对衙门口站岗的道:“我们家老爷来接手这个县衙了。” “你们家老爷?是新的知县大人到了吗?”守门的吓了一跳,赶紧让人去通知杜大人,现在大家都知道,杜大人是“产房传喜讯”,人家高升了! 要有新的县令到任,只是没听说,今天来啊? 怎么不打一声招呼就来了呢? 大家被搞得措手不及,手忙脚乱……不对啊? 今天守门的是两个愣头青,张才良、张文良两兄弟。 “不是,我们家老爷,是来赴任的……师爷。”书童趾高气扬的态度憋了回去 “还有我们家老爷,我们家老爷也是来赴任的,我家老爷乃是跟随张振,张机才知县大人,任钱粮师爷。”倒是另一家的书童比较会说话,报了全名出来:“我家老爷姓钱,人称钱师爷。” 其实他们家老爷叫钱亮,被知府大人任命为钱粮师爷,也是因为他这个姓氏好吉利啊! □作者闲话:求收藏,求推荐,预求枝枝,下个月参赛哈 第四十六章 钱亮跟邢钢 “哦,等一下啊!”看大门的这次不急了,让人去通知……师爷。 杜师爷也都收拾妥当了,今天他的家眷就要离开县城,先去府城那边入住新买的小院子。 而且他还想了,老爷成为知府了,管的地方更大了,自然,事情也更多了,他一个师爷,是不是不够用了啊? 一个知府,起码配备三五个师爷。 他是要主动给老爷找帮手,还是让老爷自己踅摸人才呢? 虽然到时候,谁来他都是老爷的心腹,但是到时候,这刑名和钱粮,文书等等,他起码都要交出去,自己留下一个职责。 是当刑名师爷呢?还是钱粮师爷?还是只管行文? 就听有人来给他禀报了:“外头来了两队,好几挂马车,说是师爷!” “嗯?”杜师爷站了起来:“我去看看!” 他这还没确定,就来了师爷?是老爷找来的?怎么没跟他说一声?还是说,老爷……想要分他的权? 结果出了门,那人才在身后点头哈腰的道:“说是新县令派来打前站的!” 杜师爷这个气啊:“你以后说话能不能说全了啊?” 害得他心情起伏太大,该打! 回手用扇子打了他一下,才解气。 衙役也不反驳,傻乐呵了一下,赶紧跟着走了。 杜师爷打人也不疼,更多的是亲近的意思。 但是杜师爷出了门,看到这阵仗,心里就不舒服了。 不舒服,也得跟着去打招呼。 杜师爷都出来了,两位信赖的师爷,也不能不现身。 “在下是本府的师爷杜康,杜子建。”杜师爷先行了个半礼。 他是未来的知府的师爷,自然,比两位还没上任的县令的师爷身份高,都是师爷这一行的,自然知道师爷对一位大人的影响力。 故而两个师爷也非常客气,自报家门。 “在下钱亮,钱振生。”钱亮钱师爷,是一个留着八字胡的一个中年男人,眼中精光偶尔闪过,是个精明的师爷,不愧是钱粮师爷。